2020-05-12
来源: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00511-354740.html
2020年5月6日,海松资本宣布完成二期基金4亿美金的首轮关账,本轮交割2亿美金,这也是海松资本成立三年来的首次对外募资。
来源丨投中网
2020年5月6日,海松资本宣布完成二期基金4亿美金的首轮关账,本轮交割2亿美金,这也是海松资本成立三年来的首次对外募资。
海松资本成立于2016年底,是一家投资硬核科技的新锐PE机构。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香港和美国硅谷均有办公室。
成立至今,海松资本已投资了20多个中美两地硬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标的,如地平线、燧原科技、Ansun Biopharma、TigerGraph等,已投资金额超过5亿美金。目前,海松资本一期基金4亿美金已结束投资,共投资了20个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退出,2个项目已上市,DPI达45%。
“今年到明年初还有三个项目即将上市。”海松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陈立光对投中网透露,海松资本二期基金投资的独家渠道项目在各自赛道已成为领跑者,从最保守的角度估算,海松资本二期基金的回报水平将达3-5倍,IRR可达到30%以上。
基于这样出色的业绩,最近陈立光也荣获了创投主流媒体颁发的“2019-2020年度中国企业服务领域投资人Top20”和“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人Top20”等奖项。
截至目前,海松资本二期基金已投资1亿美金,共投资了包括Apexigen、票易通、燧原科技B轮、ARM China 以及某头部半导体装备企业等在内的6个明星项目。
首次对外募资,GP管理团队出资30%,2亿美金顺利关账
作为一家“老兵”新基金,在如今市场普遍面临“募资难”的环境下,海松资本二期基金的募资过程相对顺利。
据陈立光透露,海松资本二期基金于2019年12月正式开始启动募资,到如今首轮关账只用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尽管募资过程中经历了中美脱钩升级和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海松资本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募资计划与募资节奏。
“虽然这是海松资本第一次对外募资,但我们在募资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可能与我们的LP结构有关。”陈立光解释称。
事实上,不同于其他基金,海松资本的最大出资方是其GP自身的管理团队,出资比例达30%;其他LP则包括亚洲顶尖的险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机构、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和雄厚产业背景的上市公司及著名企业家们、世界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们,以及海内外的超大型家族办公室等。
众所周知,伴随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与科创浪潮的兴起,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转向硬科技投资,“硬科技”甚至成为了很多投资机构的重要布局方向与投资标签。
然而,并不是所有基金都能真正看懂技术性强的项目。换言之,硬科技的风口或许并不好追。
“任何一家优秀的GP都必须在自己垂直领域中建立起专业知识(know-how),缺乏专业能力与认知深度的基金一定走不长远。”陈立光直言。
据悉,陈立光曾以LP身份参与投资了中美两地15家左右专注高科技投资的知名PE、VC机构。他深刻地感知到,机构投资硬科技的第一要义是“比创业者更懂产业趋势”。
丰厚的产业积累与行业经验也恰恰构成了海松资本的机构壁垒与核心竞争力。
投中网了解到,海松资本创始团队大部分都有着深厚的产业背景,在硬科技产业中精耕细作了近20年。基于扎实的产业实践,海松投资团队还构建了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行业研究图谱(包含芯片、5G、企业服务等),对硬科技发展的痛点与对市场刚需的判断极为敏锐。
正是基于此,海松资本陈立光自豪地说,“我们投的项目大多都是海归创业,而海松资本已经在国内深耕多年,有着对产业资源的强大驾驭能力,以及创业者所急需的资源与经验,可以直接帮助被投企业更快进入市场,助力企业快速发展。”陈立光称。
锁定第一梯队,技术“硬核”才是铁道理
实际上,海松资本二期基金的顺利募集也与其被投项目的整体实力分不开。
从过往投资名单中可发现,海松资本投资项目均集中于所在行业的第一梯队,如地平线、票易通、黑芝麻智能科技、燧原科技、Arm China等,均属行业翘楚。
“在硬科技领域,所有的资源都会集中到头部企业。因此,海松资本的投资原则之一便是优先选择行业中的头部企业作为投资标的。”陈立光表示。
与此同时,基于瞄准的是行业头部企业,海松资本对项目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也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例如,海松资本在出手前,首先会判断项目是否具有真正的核心研发能力,即技术是否足够硬核,而非只是me too;此外,海松资本还会同时考量团队创始人的背景、团队协作等其他综合能力。
不过,头部企业的估值相对更高,这也意味着,如果海松资本一直押注头部企业,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投资成本。
对此,陈立光解释称,这取决于机构本身的综合判断。比如,有些企业虽然很贵,但若市场空间足够大,机构的获益空间也会随之提升,“我们不会因为案子便宜就快速出手,更不会因为项目估值高就轻易放弃。”
以AI芯片企业地平线为例,2019年2月,地平线宣布完成6亿美金的B轮融资,被称为全球估值最高AI芯片独角兽,海松资本即位于B轮融资出资方之列。
对于可以成功捕捉到第一梯队项目的原因,陈立光表示,这正是基于海松资本团队对行业的深刻认知。“我们团队大都来自产业,因此善于鉴别企业的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市场痛点,而非伪需求。”
在投资地平线之前,海松资本曾因其彼时较高的估值而有所迟疑与纠结,但经过与地平线团队的多次访谈与深入交流,最终决定果断出手。
陈立光介绍,这是因为,在国内AI芯片公司中,地平线拥有真正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并将其技术实力拓展到了全球产业链。
“当时,如果地平线继续局限于IoT,如摄像头、人脸识别等领域,我们可能就不投了,因为算不过来账。但公司彼时决定进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那是个巨大的赛道,显然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我们果断投了进去。”陈立光表示。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海松资本在投资地平线后,还积极帮助其对接整车制造企业的资源,加速产品落地。比如,长安主力新品车型UNI-T就是首款搭载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汽车,采用了长安汽车、地平线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舱NPU计算平台,内置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地平线征程二代。
据悉,长安UNI-T将于2020年6月正式量产上市,届时征程二代将成为全球首个前装量产的国产AI芯片,地平线也将开启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元年。
构建基金生态圈,硬科技投资要去伪存真
一定意义上,尽管海松资本踩准了科技浪潮的鼓点,但陈立光却从来不预测并追随风口。
陈立光将如今的时代称之为新经济3.0时代:19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左右为新经济1.0时代,第一代基本上是dot.com、基础电商和搜索引擎发展的年代;2005年到2017年左右为新经济2.0时代,第二代大部分是垂直领域电商、纯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升级的年代。
第三代从2017年左右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科技驱动的不断创新,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被做到极致。反而是伴随国内技术路径的成熟,硬科技领域出现了新一波的创业投资机会。
也正是看到了硬科技领域发展的这一黄金周期,海松资本自成立起便始终专注硬科技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被新基建再次推向投资高潮的硬科技投资,海松资本早在3年前就已经坚定理念并且持续投资了许多相关头部项目,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松资本所投资的细分领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目前,海松资本重点关注半导体、AI芯片、5G、IoT、智能驾驶与出行、企业服务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机会。
“前几年AI、机器人的概念很火,以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AI项目到现在看来并不具备产业化的能力。在硬科技领域投资一定要务实,”陈立光强调,海松资本从来不去追风口,也不会去预测风口;海松资本始终坚持在硬科技领域中深耕,自然遇到了很多刚性需求,挖掘到了真正的明星项目。
陈立光也提醒,任何一轮建设热潮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行业泡沫,因此市场在追逐新基建红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这一轮的新基建泡沫。
“高估值对于硬科技企业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旦发展受挫,往往会面临下一轮无人接盘的尴尬处境。”陈立光强调,中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概念,也不缺上市公司。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兴起,一批伪科技、伪AI公司蜂拥而至,投资机构在投资中一定要擦亮眼睛,去伪存真。
基于这种稳健的投资风格,海松资本一旦出手便会与项目深度绑定,最大程度地进行增值服务与投后赋能。
例如,为扩大被投企业的发展空间并帮助海松资本扩充项目资源、打造护城河,海松资本还与其部分优质被投项目成立了多支战略生态合作基金,比如地平线-海松人工智能生态基金、票易通企业服务生态基金、北斗海松高科技基金等。此外,海松资本还与产业龙头企业们建立了深度战略投资合作关系,如中国联合实业公司、中科创达、北斗星通等。
“如今投资机构依靠单打独斗、后来者居上已不可能实现,海松资本要以组合拳的打法进行差异化竞争。”陈立光表示,一方面,海松资本可以通过这些生态圈基金增加并购退出与战略合作的概率;另一方面,这些生态基金也可帮助海松资本在行业中找寻上下游产业链中优质的项目标的。
据悉,这些生态基金完全独立运营,基金也会吸引第三方LP加入。海松资本主要职责就是协助规划生态基金的运营方向与投资战略,同时对接各种产业资源,更好地为被投企业服务。
相互之间彼此认可对方的价值观,优势互补,才能一直很好地走下去,这也是海松资本不断扩大自己投资生态圈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奥秘之一。
唯有携手砥砺前行,才能共享投资的胜利果实。